
0898-08980898
本文摘要:“从本质上讲,生物质是一种类似的可再生能源,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重要的能源品种,可以充分发挥更多的功能。
“从本质上讲,生物质是一种类似的可再生能源,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重要的能源品种,可以充分发挥更多的功能。与风能、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,生物质能利用具有多重含义。如果不能合理利用,就不会污染环境。
相反,如果能充分利用,应对气候变化,解决环境污染问题,或者减少能源资源供应,都是非常重要的。”日前,在国际能源署(IEA)和生物质能产业董事长在北京举办的“生物质能利用洗手国际研讨会”上,讨论了生物质能的应用。
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发表上述言论,在业内引起广泛反响。但纵观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,虽然资源前景不是很强,经过多年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仍然无法克服原料收集成本高、技术不经济、产业附加值低两大根本性障碍,导致生物质能源利用形式单一、利用率低、产业规模小。新技术拓宽资源前景“水能、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能源,易于储存和运输。
生物质能以化学形式转化为能源,与化石能源同源。更容易储存和运输,有各种适合液体的产品,开发利用前景广阔。”生物质能产业主席陈晓萍在会上说。中国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,涵盖各个领域,包括农作物秸秆、林业废弃物、城市固体废弃物、畜禽粪便、农产品加工粮食、工业有机废弃物、有机沼液等。
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总量每年超过近8.4亿吨标准煤,相当于总能耗的20%左右。而且目前已经成为国际生物能源研发的新热点,在欧美发达国家建设商业化的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是可行的,可以完全利用所有有机废弃物和能源植物作为原料,大大拓宽了生物能源产业的原料范围,从而使工业规模生产木材、纤维基生物合成燃料油和生物合成天然气成为可能,对生物能源产业的资源贡献潜力不容低估。
“生物质能产业具有低碳/零碳的清洁废气和可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,是将废物/污染物转化为低附加值的能源和材料,甚至可以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绿色循环经济示范产业。基于生物质热化学转化技术,我国总共完成1亿吨生物合成燃料和1000亿平方米生物合成天然气并非不可能。
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项目说。要加大力度,加快进度。据国际能源署专家称,现代生物能源在世界上仅次于可再生能源,未来不会有相当大的快速增长潜力。
特别是在供热和交通领域,迫切需要减缓生物质能的大规模应用,以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。生物质能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广泛的用途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它已经应用于电、热、气等各个领域,如沼气、生物质发电及热电联产、生物质成型燃料、生物液体燃料、生物天然气等。
然而,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相比,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技术改造、产业发展和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。与会专家普遍认为,目前中国生物质能利用规模小,产业发展缓慢,利用形式单一(主要是发电),利用率高,已成为当前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。
“自成立以来,中国生物能源产业仍然无法克服两个根本障碍:原材料有限和成本高,以及技术不经济和附加值低。加上政策支持 相关统计显示,2017年,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6.5亿千瓦,占总装机容量的36.6%,其中生物质发电仅为1500万千瓦,仅占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%左右。“目前,中国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以理智发电为主,产业单一。
能量转换效率严重低于30%,效益高。下一步是减缓向热电联产的转型升级。”陈晓萍说。
同时,他特别认为,以畜禽粪便为主的生物质废弃物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污染源,畜禽养殖的天然气储量已达到600亿m3/年左右。但从目前我国沼气的开发利用来看,总体来说还是很慢的,利用率接近13%,研发速度亟待减缓。谈到生物质能的下一步发展,梁志鹏认为,生物质能在生物质天然气和手洗供热领域,如生物质热电联产、生物质锅炉供热、分散式小规模生物质成型燃料等领域,将有很小的发挥空间。
下一步,必须在产业政策、标准制定和市场化发展机制层面营造良好环境,加大努力,加快进度。需要促进生物质加热。目前,中国把生物质能利用作为奠定“大气污染防治战”、输掉“蓝天保卫战”、实施“农村蓬勃发展战略”的最重要方向。
特别要考虑的是,围绕北方冬季洗手取暖规划的实施,生物质能无疑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。“北方地区洗手和工业供暖的任务迫在眉睫。靠煤电、煤气是脱离实际的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倪在会上特别强调。
分析生物质洗手和取暖的优势,倪窦唯认为,与天然气锅炉和空气源热泵相比,考虑到初期投资,生物质成型锅炉燃料是最经济的;从环保角度出发,以吉林、湖北实际工程运行为例,燃用生物质颗粒替代后,锅炉废气中的颗粒物、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接近高于新建燃气锅炉国家标准。“从全球经验来看,无论是使用传统方法还是现代商业能源,供暖和供热都是使用生物质能的最重要方式。
国家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明确生物质在洗手取暖中的最重要地位,不会大力发展。”他说。特别是农村地区,生物质资源集中,热用户密度低,最适合发展分布式生物质供热,很快将取代散烧煤炭,增加污染,降低供热成本。
本文来源:OB体育官方网站入口-www.baotailaowu.com